零售的本質一直在變化。本質就是“本職”。零售的本質要回答“零售做什么?”的問題。從歷史發展來看,我國零售經歷了如下過程。
(1)物物交換。最初的零售是售賣自己的剩余產品,是一種物物交換,也沒有專設的交易場所,交易活動在生活場景中進行。《史記·平準書·正義》記載:“古人未有市,若朝聚井汲水,便將貨物于井邊貨賣,故曰市井”。
(2)集市零售。《周易·大傳》記載,遠在四千年前,我國就有“日中為市,致天下之民,聚天下之貨,交易而退,各得其所”的集市。集市是一種貨攤的集中經營場所,這種形式一直保留至今。
我國自秦漢(公元前202年)以后歷傳“宵禁”制度,城市由城與市組合而成:城是政治堡壘,市為隔離區域。宵禁是指官方劃定交易區域,筑有圍墻,定時擊鼓開閉,嚴禁出入,違者謂之犯夜。西周至秦,再到漢,漢依秦制,中國古代典型的市制一直沿襲至唐代。定點定時的交易場所,市(市場)與坊(住所)分離,商業活動被嚴格管制。其特點是:固定場所,封閉經營。
(3)鋪面零售。鋪面零售的發展與市坊合一、道路建設、宵禁制度放寬有關。自唐朝中期以后,開始出現了市坊合一的趨勢,城市道路與房屋連成一片,很多商鋪都是前店后工場,生活與商業融合,貨攤與夜市融合。唐中商業沖破地域限制后出現了另一番景象。
有史料記載:頒政坊有餛飩曲,長興坊有畢羅店(一種抓飯),勝興坊有推小車賣蒸餅的,輔興坊有賣胡麻餅的,水昌坊有茶肆,等等。坊間的店鋪還逐漸沖破了時間的限制,于是就出現了“夜市”。鋪面零售通常是前店后工場,以拿手絕活支撐零售“幌子”,即店招,這就是當今所說的“制造型零售”的早期手工作坊形態。
(4)平臺零售。貨郎擔走街串巷,是早期的零售平臺,買與賣相結合。新中國成立以后,在城市成立專業公司,如糧油、副食品、果品、百貨、家電、紡織、家化、五金等等,則是計劃經濟下的專業化批發零售平臺,在農村成立了供銷社也是買與賣相結合、現金交易與物物交換相結合,在山村的供銷店,村民可以用雞蛋換香煙、食鹽等生活必需品,香煙通常還可以拆包零買,也是收山貨與售賣商品相結合。從前的廢品回收,也是一個平臺。我國曾經建立了非常健全的廢品回收體系,其回收物品品類之廣、分類之細、網點之多,無人能及,連頭發都可以回收再使用。那時候的零售平臺,就只做“本職業務”,不跨界、不變現、不種草、不割草、不忽悠,就為老百姓服務。
(5)連鎖零售。上世紀八、九十年代引入連鎖經營機制后,零售開始“八個統一”的規模化、跨地域發展,而且通過合資或加盟,使規模迅速擴大。但真正能實現有效的規模擴張的公司卻很少。規模大了是科學管理跟不上?還是內部管控出問題導致腐敗?或是食利型經營模式削弱了連鎖企業的自主經營能力?不得而知。其實,在互聯網經濟大發展前夕的2006年,連鎖企業已經“由快變慢”,甚至體弱多病,只是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還處于快車道上,連鎖企業才在經濟洪流中被推得高高的。
(6)娛樂零售。除超市、便利店、折扣店等解決每日生活消費不同的是另一種零售,即百貨零售,在連鎖超市的沖擊下,漸漸走向娛樂化,成為消費者吃喝玩樂的一個消費場,專供人們逛逛看看買買樂樂。百貨作為我國零售的汪洋大海,從大眾百貨逐漸走向時尚百貨、高端百貨、特色百貨,并向購物中心發展,最終甚至出現了“去百貨化”趨勢。
(7)專業零售。自從連鎖經營模式在零售行業應用以來,很多新的零售業態被開發出來,各種專業店連鎖蓬勃發展。居民生活水平提升與生活方式改變,對商品與生活服務產生了更高的要求,專業店也就有了用武之地。餐飲、美容、家電、化妝品、休閑食品、家居、裝潢、服飾、汽車、醫藥、藥妝,等等專業店應運而生。專業零售不僅分流了百貨的客群,也為購物中心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品牌支撐。
(8)網聯零售。從2009年到2019年,前后11年,我國實物商品零售額已經達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0%,在疫情期間進一步上升到了25%。有人說,2030年線上銷售占比可達50%。實際上,如果加上服務,目前網購在某些地區可能已經達到一半了。吃飯、訂票、旅游、打車、銀行、理財等等,哪一樣不是通過線上。線上渠道的便捷與便宜,已經牢牢鎖定了大部分消費者的心智,這是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。除非有一種可能:越來越老齡化,送貨的人越來越少,送貨的成本越來越高,于是,網購、網聯就會變成一種“很奢侈”的購買行為。
(9)服務零售。通常都是從狹義的視角來討論零售,主要涉及商品以及與商品相關的服務。未來零售更應該看到非商品零售,即純粹的“服務型零售”,這是廣義的零售。如在97%的老人居家養老的情況下,給老人上門燒菜、給老人講故事、與老人做游戲、幫老人理財、陪老人看病、代老人辦事,就是服務零售。現在大家都搶占“社區生鮮”市場,其實,小孩分戶、戶均人口減少、外食增加等都會導致社區生鮮食材需求量大幅度下降,低價的、拉皮條的社區團購,只是社區繁榮的回光返照,絕不是未來的全部,可能連部分都不是,高品質的團購倒有可能成為未來。
(10)總結:零售本質歷來都是在變化中固化,又打破固化實現了新的變化。最近發現中國零售的一個規律:沒用的東西很值錢,有用的東西不值錢。零售的本質就是要讓那些有用的東西更值錢。當然,不同人群對“有用”“無用”的認知是有很大差異的。
零售的本質是要讓有用的東西更值錢的原因
上傳時間:2021-02-24 瀏覽次數:488
下一篇:沒有了